文中出现某个问题后,又讲了解决问题的对策,答案就是对策
1.1、经典的转折词:
- 虽然、、但是
- 尽管、、可是
- 不过
- 然而
- 却
- 其实
- 事实上
- 实际上
辅助技巧: 文中出现 别人认为 + 转折表述 ,当转折后内容很多时,利用逆向思维将别人的观点反过来。
1.2、题型
1、 引入 + 转折
2、 引入 + 转折 + 解释说明
注意: 引入和 解释说明中的转折不是重点, 转折后的内容是重点
1.3、错误选项
1、转折前的内容
2、围绕解释做出的表述
3、无中生有,如 文中是头疼,答案是身体不舒服(以小见大)
2.1、经典因果词
1、因为所以
2、由于… 因此
3、所以、因此、因而、故而、于是、可见、看来、故。
4、导致、致使、使得、造成
2.2、题型
1、结论词在结尾:此为中心句,如果只看结尾比较纠结时,再结合前文做排除
2、结论句在开头 或 中间
- 后为解释说明,结论句还是中心句
- 后有转折关系,要根据转折关系进一步分析,
如 结论句后还有但是 但是后的内容是重点
如 结论句后有并列关系,答案中 并列的元素要都有体现
2.3、错误选项
1、结论前的内容
2、无中生有
2.4、选项新宠
文段为 因果关系,答案为 为什么/为何/解释…的原因/缘由
3.1、什么是主题词
文章的核心话题,
1、一般为中心句围绕的核心话题,一般中心句前有引入后有解释说明
2、每句话都围绕的相同话题
一个主题词要找准,两个主题词要找全
3.2、正确选项
1、选项中要包含主题词(所有)
3.3、错误选项
1、转折前的内容
2、围绕解释做出的表述
3、无中生有
4、主题词偷换。范围缩小或扩大(文中头疼,选项中身体不舒服)
4.1、格式
只有…才(方)…
4.2、正确答案
1、只有 和才之间的部分是重点
2、只有如果省略,才(方)之前的内容是重点
5.1、对策标志词
1.应该、应当、应、必须、需要、要、必须 + 做法
2.通过/采取……手段/途径/措施/方式/方法/渠道,才能……
3.前提、基础、保障
4.负有……的义务/……的必由之路/……的法门之一/要领之一/势在必行
5.2、题型
1、提出问题 + 分析问题 + 解决问题
2、提出问题 + 解决问题 + 解释说明(意义、效果)
3、对策 + 正反论证/原因论证/举例论证
问题标志词:
挑战、瓶颈、软肋、难题、不足、缺陷、风险等。即消极、
负面的现象
5.3、选项新宠
正确答案对中心句进行拟人、比喻等形象表达的同义替换
(2022 国考)打造种子这枚农业“芯片”
(2021 联考)蜜蜂为何“单恋一枝花”
(2020 国考)但它却也是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
(2019 联考)智能无人零售让超市变得更加聪明、更加善解人意
(2018 广州)对中考加分实行瘦身改革是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
(2019 北京)“废墟”何以是美的
(2018 四川)治理网络文学盗版可用“大数据疗法”
6.1、关键词
如果/倘若/一旦 …+ 不好的结果
6.2、正确答案
1、将前面的做法反过来,就是正确答案
2、若文中只出现问题,答案在选项中(若选项中没有对策,就选问题本身的选项)。
如:吃太多大蒜不好
A:吃蒜要适度
6.3、错误答案
1、假设变成 现实的表述
2、反面论证的不好的后果
程度词可提示 重点位置
7.1、典型程度词
标志词:更、尤其、正是、特别是、真正、根本、最核心、最突出等
非典型标志词:深为……倾倒、罪魁祸首、致命、堪比、极具特色等
并列关系的主题 答案中:全面概括,都要包含或者就是总结
技巧:可先将片面的等干扰项排除掉
8.1、典型并列词
1、此外、另外、同时、以及、“;”、、、、、
2、句式相同或相近的(排比句)
3、根据时间顺序展开
4、围绕一个主题,不同角度展开
8.2、错误答案
表述片面,AB并列 选项只有A 为错误
9.1、典型格式
(1)总-分:最基础、最重要。中心句出现在前面,后面为解释
(2)分-总:最基础、最重要。中心句出现在后面,尾句引导重点。
代词(这、此)引导的尾句需要 关注
常见标志词:对此/有鉴于此/尽管如此/在这个意义上/从这个角度来说等总之、换言之、简而言之、换句话说
(3)总-分-总:在“总-分”结构的基础上,对观点进行再次强调。
(4)分-总-分:在“分-总”结构基础上,对观点进行支撑论证。
(5)分-分:即并列关系。文段没有重点,需要全面概括。
9.2、中心句特征
(1)形式:重点词提示。
(2)内容(重点把握):即文段的核心观点(可能是对策、结论、评价等)。
例如:前文提及“有人认为……然而……”,转折之后代表作者的评价,对前文观点进行否定。
9.3、分述句特征
(1)举例子:“比如”“例如”“……就是例证”“诸如”“譬如”“人名/作品
名”等。
(2)数据资料:文段出现一系列的数据、资料,相当于举例子,非重点。
(3)正反论证:是大家写文章时常用的方法,例如:文段前文提出观点,接下来正说说,反说说,换种说法再说说。
(4)原因解释
(5)并列分述:
①并列结构:前文提出观点,后文从不同(如:个人、企业和国家/社会)
的角度论证。
②排列组合、罗列:如果题目难度较高,可能将前面的分述句特征进行任意
的排列组合,例如:文段前文提出观点,接着通过“因为”进行原因解释,然后
进行正反论证,再通过“比如”举例子,原因解释、正反论证和举例子都相当于并列分述。
如果分述句中出现关联词,非重点
大家做题普遍问题就是,做题速度慢、对选项比较纠结。
略读内容
- 背景引入(近年来、随着、在……背景下);下定义(如“分享经济就是指……”),为话题引入,引入本身不重要,阅读时只要抓住谈论的话题即可。
- 观点之后会进行论证,论证时会出现举例子、通过人名/地名/年份/事件论证、解释原因、调查报告/数据资料、正反论证、并列分述,起到论证的作用,遇到时可略读
排除干扰项
-
正确答案是对中心句的同义替换,干扰选项常见错误为主题词错误,一定要抓准文段的主题词。设置错误如主题词扩大、缩小;两个主题词只出现一个,表述片面
-
非重点表述:转折关系转折前;因果关系结论前;对策文段中针对问题、意义、效果的表述;表述片面;针对分述句的解释说明。
-
与作者的感情倾向相悖的需要排除。
-
表述绝对的需要慎选,并非表述绝对一定是错误的,通常情况下正确选项表述比较温和
-
无中生有不能选。
-
不明确的选项:在正确与明确之间一定要先保证正确,再考虑是否明确,
需要忠于文段,对比择优
以下对文段理解正确/不正确的是……
符合/不符合这段话意思的是……
从文段中可以得知/推出的是
文段未涉及的。。。
1、文段难懂,先看选项;文段易懂,先看文段
2、选项特征明显,先看选项,如A :中国是*** B:中国是###,,这种
容易定位选项的特征
1、三字一号:数字、名字、字母、标点符号(“”,《》)
2、核心名词:如使用超材料能够反弹雷达波,其中超材料、雷达波就是核心名词也是关键字。
1、无中生有
2、偷换概念(替换、混搭)
3、偷换逻辑:强加因果(因为A 所以B)、因果倒置(本来是因为A所以B,选项是 因为B所以A)
如:A 同时/加上 B
干扰1:A导致 B
干扰2:以A为主,或 B是核心
4、偷换时态
如:将来时:将要、立刻、趋势、以后
完成时:已经、了、完成,过:爱过
进行时:正在、在…中、着、尚未完成
1、对比项【易错】
标志词: A比B更。。。。;A高于B;利大于弊
如 A腿长,B腿特长,选项:B比A腿长 —> 错误的
2、相对 绝对项
绝对表述:一定、必定、都… 错误可能大
相对表述:可能、也许 正确可能大
3、表述与事实不符
遇到这三种类型的选项,优先判断对错
先确定首局,然后看文段有没有转折词如:但、然而,或者并列词:同时、并且,然后看这个文段看选项,根据语义分析选项。转折词前面是语义相反的文段,并列词是语义相同的文段
1、做题方法
1、根据选项对比 确定首句
2、根据语句的捆绑集团[A后面就是B,选项有AB]、确定顺序、确定尾句。
验证:用一个角度锁定答案,建议只验证确定的基本答案,
用两个以上的角度确定答案,不建议验证
1、确定首局:
-
下定义:引出话题,其他围绕话题展开
…就是、…是指、所谓…指的是 -
背景引入
随着…、近年来… 、在…大背景/大环境下 -
非首局特征
关联词的后半部分:因此、但是…、实际上、或者程度词:甚至。更。。
指代词单独出现,指代不明确【她、他、它,这、那、此】
2、确定捆绑集团
-
指代词捆绑
这、那、他、该、其、这些、它们
所以 2后面是3 -
关联词捆绑
1、配套出现:A因为…B但是。。 A 后不一定就是B 也可能 A C B ,具体看选项语义
2、单独出现一个:但、同时、同样、也,这个也要分析语义
3、确定顺序
- 时间顺序:保证前后时间 话题一致
1、年份
2、朝代
3、表示时间的词语:过去、现在、将来、长期以来(过去),长此以往(将来)
4、逻辑顺序
- 观点 + 解释说明
- 提出问题 + 解决问题/给出答案
- A 和B 要先说A 再说B
- 日常逻辑
如:先山下、半山腰、山顶、下山
5、确定尾句
结论、对策可能是尾句,对比择优
因此、所以、看来、于是、这、应该、需要。
总结:
1、横线在结尾
1、总结前文
2、提出对策
2、横线在开头
选项拟人,特别注意 很有可能是答案
1、总括观点,需要概括文段中心内容
2、横线后有关联词注意,逻辑衔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