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广 热搜: 行业  设备    系统  参数  经纪    教师  机械  中国 

武契奇最大的痛苦

   日期:2024-12-02     作者:xasic    caijiyuan   评论:0    移动:http://sjzytwl.xhstdz.com/mobile/news/9758.html
核心提示:武契奇最大的痛苦痛苦塞尔维亚的忧患写在武契奇脸上。这个身高近2米的领导人往往给人以“丧”的感觉,在那张他与川普著名的会面
武契奇最大的痛苦 痛苦

塞尔维亚的忧患写在武契奇脸上。

这个身高近2米的领导人往往给人以“丧”的感觉,在那张他与川普著名的会面合照里,武契奇坐在一张与他体型不相称的椅子上,面对着神色悠闲、好整以暇的懂王,彷佛一个犯了错的“小媳妇”。

近日科索沃暴乱,武契奇接受采访时,又“丧丧”地说了一句:若科索沃局势升级,塞尔维亚只能靠自己。

武契奇外表的“丧”,其实源自内心的痛苦,也是一种忧国忧民,位于被称作火药桶的巴尔干地区,塞尔维亚的历史命运一言难尽。

今天,我们讲讲塞尔维亚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遭遇,看完之后,相信你会懂得武契奇的痛苦。

一战中的塞尔维亚

1914年6月28日,奥地利大公斐迪南携妻子索菲亚,访问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。

6年前,奥匈帝国吞并波斯尼亚,引起当地斯拉夫人愤怒,一直暗中策划革命事宜。斐迪南此行,无异于送人头,这位哈布斯堡王朝的“东宫太子”却不以为意,还觉得自己怪不错的,会受到当地民众的热烈欢迎,为此,特意将妻子带在身边,想出一次大风头。

当斐迪南夫妇的马车经过拉丁大桥时,被等候在此的塞族17岁热血青年普林西普用枪击中脖颈和腹部,二人瞬间倒在血泊中,当场毙命。

这次刺杀成为一战的导火线。

奥匈帝国借刺杀事件,下了最后通牒,欲全面控制塞尔维亚,不料,惹怒了塞尔维亚人的斯拉夫老乡——俄国。俄国给塞尔维亚人撑腰,宣布全国总动员,引起德国不满,要求俄国停止动员,遭拒后对俄宣战,揭开大国绞杀序幕。

早在30多年前,德国便于奥匈帝国缔结联盟,随后又拉拢了意大利,形成同盟国。作为回应,英法俄于1904年订立“诚挚协议”,几年后形成“协约国”。

世界大战,全面开打。

世界大战的爆发,让巴尔干半岛重新洗牌,以往所有条约统统作废,巴尔干各国纷纷摩拳擦掌,寻求改变边界扩张领土的机会。

科索沃地区,阿族与塞族开启种族仇杀模式,有组织的塞尔维亚军队占据上风,致使大量阿族难民从科索沃涌入阿尔巴尼亚。

为瓦解同盟国,协约国挖墙脚,暗中拉拢意大利,于1915年4月26日签署了《伦敦密约》,承认阿族定居区解体,同意意大利和希腊瓜分阿尔巴尼亚。为此,意大利反水,加入协约国阵营。

作为一揽子交易的一部分,塞尔维亚和黑山分割了阿尔巴尼亚北部地区,塞尔维亚和希腊在奥赫里德西部设立共同边界,瓜分了科索沃阿族定居地。

1915年10月,塞尔维亚被奥斯曼帝国和保加利亚两面夹击,塞族人被迫大撤退,穿过科索沃山区,跨越白雪覆盖的山口,向深山逃亡。国王彼得一世身患恶疾,躺在担架上,随军撤退。

塞族难民目睹了保加利亚军队暴行,纷纷带上生活用品,加入塞军的撤退队伍。奥匈帝国在第一次航空轰炸中,对撤退的塞族军民进行了密集轰炸,据估计,大约有10万塞族人在经过科索沃的撤退中丧生。

大批塞族人的尸体被白雪和泥浆覆盖,直到来年春天才被发现,白骨遍于野的惨象令许多目击者崩溃。

塞军撤退后,科索沃被奥匈帝国占领。

在战争中,大批阿族人自愿加入奥匈帝国军队,作为回报,奥匈帝国控制科索沃后,允许阿族人开办了300多所阿尔巴尼亚语言学校,以消除塞族人的影响。

为彻底消除塞族文化的影响,奥斯曼军队对塞族人的东正教堂大肆破坏,逐一摧毁,甚至一些教堂里壁画中人物的眼睛都被悉数抠掉。

1918年秋,战局扭转,奥匈帝国逐步瓦解,奥、保同盟军从巴尔干半岛战区撤退。塞尔维亚军队和法国军队重新占领科索沃。

南斯拉夫在科孚岛宣布成立,确定为“具有三个名称一个民族的国家”,包括塞尔维亚王国、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,其民族构成大体为斯拉夫人,但那些非斯拉夫民众被刻意忽略了。

阿族人失去后台,处境尴尬,为求自保,与塞军达成停火协议,但暗中秘密成立科索沃民族保卫委员会,发誓要“解放”科索沃,统一所有阿族人定居区。

1919年2月中旬,塞族人为镇压阿族起义,科索沃15个村庄被炮火摧毁,大批阿族人逃亡,逃进普罗科雷蒂耶山脉的深山老林之中。

第一次世界大战后,科索沃民族仇杀不断,没有任何力量能改变这种冤冤相报的恐怖循环,不久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,又将法西斯统治引入这片渗满鲜血的土地。

二战遗祸

1939年9月1日,德国纳粹闪击波兰,英国对德宣战,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启。

作为火药桶的巴尔干半岛,深深卷入战争,南斯拉夫、希腊、土耳其等国加入同盟国,罗马尼亚、匈牙利、保加利亚、克罗地亚、斯洛文尼亚等国加入轴心国。

二战期间,南斯拉夫共产党倡导各民族平等原则,推行民族和解,争取更多民众加入反法西斯战争。

1939年南共举行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,决定成立科索沃地方委员会,以此向阿族民众做出亲善姿态,这一决定被视为南共承认科索沃的自治地位。

阿族在科索沃实行家族集中居住,房屋高大宽阔,族长和长老坐在客厅的壁炉旁,其他后辈男子坐在周围,上下有序。住宅设有小窗户和射击孔,随时准备抵抗外部入侵和抢劫。

1941年4月6日,轴心国入侵南斯拉夫,对贝尔格莱德狂轰滥炸,4月17日,南斯拉夫投降,成为法西斯占领下的第十二个国家。同年5月,科索沃大部分并入意大利占领的阿尔巴尼亚。

科索沃的阿族人为自身生存,站队意大利法西斯,成为其帮凶,当地的塞族人处境凄惨,大批塞族人遭到法西斯和阿族人的虐杀,或被驱逐到集中营充当奴工,无奈之下,塞族人离开科索沃。

意大利法西斯当局支持阿族民众,提供武器和资金,乃至帮其清除塞族定居点,制定了大规模的移民计划,72000名阿族人从阿尔巴尼亚迁徙到科索沃。

今日科索沃民族比例失调,与二战中意大利法西斯的移民政策有直接关系。

南共领导人铁托是个人物,在被法西斯浸淫的阿族人地区,竟能建立起阿尔巴尼亚共产党组织,1941年11月8日,阿尔巴尼亚共产党正式建立,霍查被任命为总书记。南共向阿族人宣传,只有参加反法西斯武装斗争,才是解放科索沃和实现民族统一的唯一途径。

南斯拉夫被占领后,霍查前往科索沃建立武装组织。1942年5月,武装组织刺杀法西斯政府总理科鲁亚失败,法西斯当局大怒,颁布针对阿族人的禁令,开始迫害阿族上层,警察被授权可以在大街上掀开妇女的面纱进行搜查。

面对暴行,原本站队法西斯的阿族人开始反省,越来越多的阿族人投到南共麾下,共同抗击法西斯。但这也为日后的科索沃冲突埋下隐患,很多阿族人都天真地以为,二战结束后,科索沃将被划给他们。

1943年9月8日,意大利法西斯宣布投降,德国纳粹立即从希腊进入阿尔巴尼亚,抢占地盘,科索沃落入德国纳粹之手。

德国纳粹反复宣传,说阿族人真正的敌人是东正教的斯拉夫人,在猛烈的宣传攻势下,科索沃的上层阿族人再次站错队,公开拥护德国占领军,成为纳粹的帮凶。

在纳粹煽动下,阿族人再次对塞族人展开迫害,1944年,出现多次塞族人从科索沃逃亡的浪潮。

二战结束后,阿族与塞族的矛盾再次激化。一方面,阿族在意大利法西斯和德国纳粹怂恿下,两度对塞族人展开大规模迫害;另一方面,那些加入南共反法西斯游击队的塞族人,则期盼着战争结束后,科索沃会成为他们反抗法西斯的“奖励”。

铁托权衡利弊,认识到只有将科索沃留在塞尔维亚边界內,才能赢得占南斯拉夫人口多数的塞族人的支持,便于1945年2月颁布战争法,建立军事委员会接管科索沃。

为安抚阿族人,1945年3月6日,南斯拉夫当局颁布法令,禁止战争期间逃离科索沃的6万塞族人重返家园,对于阿族人则继续敞开大门,约25000名阿族人进入科索沃。

两次世界大战,塞族人与阿族人的仇恨不断升温,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,今日科索沃冲突不断,其来有自。

痛苦源泉

一战接近尾声时,有段鲜为人知的历史——美国力挺塞尔维亚。

眼见一战快接近尾声,美国突然插进来,开动宣传机器,声情并茂地为塞尔维亚站台。

美国认可了500多年前科索沃战争对于塞族人的重要性,对塞尔维亚及其民众的悲惨处境表示同情,此后,科索沃受到美国民众关注,成为美国各地无数布道、讲课、演说的最热门话题。

英法两国紧随其后,英国进行全国范围的捐款活动,纪念塞尔维亚的科索沃战役纪念日。

协约国诸国对塞尔维亚一边倒的支持,目的是占据道德高地,从舆论上压倒同盟国。

2008年2月,科索沃单方面宣布“独立”,美国等西方国家故技重施,只是换了对象,将曾经的“同情对象”塞尔维亚丢到一边,转而对科索沃阿族的苦难历史进行声情并茂的“宣传”。

国际政治中,大国翻手为云,覆手为雨,弱小国家的命运往往掌控在大国手中,是非曲直也由大国判定。这套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,即使到了今天,仍然没有根本改变。

武契奇的痛苦,大抵来源于此。

END

部分参考书目:

《科索沃通史》,陈志强 著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

《塞尔维亚史》,(英)哈罗德 著,华文出版社

本文地址:http://sjzytwl.xhstdz.com/news/9758.html    物流园资讯网 http://sjzytwl.xhstdz.com/ , 查看更多

特别提示: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,真实性未证实,仅供参考。请谨慎采用,风险自负。

 
 
更多>同类最新文章
0相关评论

文章列表
相关文章
最新动态
推荐图文
最新文章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  |  鄂ICP备202001847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