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广 热搜: 行业  设备    系统  参数  经纪    教师  机械  中国 

涓流行动故事 | 用一半大学时光,种下环保的种子

   日期:2024-11-28     作者:xasic    caijiyuan   评论:0    移动:http://sjzytwl.xhstdz.com/mobile/news/8751.html
核心提示:获取项目最新动态202411/22一个长江涓流行动[涓流行动故事]涓流行动发起涓流系列故事,深入挖掘青年伙伴的环保实践真知。——欢

获取项目最新动态

涓流行动故事 | 用一半大学时光,种下环保的种子

2024

11/22

一个长江涓流行动

[涓流行动故事]

涓流行动发起涓流系列故事,

深入挖掘青年伙伴的环保实践真知。

——欢迎大家关注!——

涓流行动故事 | 用一半大学时光,种下环保的种子

引言

科普苔团队的实践让我想起了《编结茅香》,书中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,提到现代教育往往侧重于教授科学知识的客观性,但很少涉及我们与事物之间的关系,例如讲关于自然的某个知识,很少会讲到人与自然的联系,而这正是影响我们的世界观、如何看待我们与自然的关系,并且指导我们如何行动非常重要的部分。

科普苔的公益课实践则试图将这种关系呈现给孩子们,尝试弥补成长教育里缺失的一部分,当ta们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一颗颗种子的时候,其实也在我心里种下了希望的种子~

——刘思奇

加入科普苔:

环保教育的种子开始发芽、扎根

古恬宁,是绵阳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专业的一名大三学生,也曾是“绵阳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普教育平苔”(简称“科普苔”)的负责人。

她笑称,从大学一年级起,她自己的大学生活“一半都奉献给了科普苔”。她所在的团队致力于地理与环保科普,特别是他们发起的“认知地球,低碳环保——快乐周末科普公益课”项目,旨在通过开展涵盖多个地球科学知识主题,以及一系列聚焦环保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的环保课程,以寓教于乐的形式,将环保理念传递给青少年,目前正在开展第三期。

涓流行动故事 | 用一半大学时光,种下环保的种子

团队与参与环保课程的小学生合影

恬宁对环保的关注源于她的兴趣与家庭教育的影响。她选择地理学相关专业,是因为对环境的兴趣,加之从小在家庭受到的环保观念的熏陶,让她逐渐对环保产生了深刻的责任感。她提到,家庭教育对她的环保意识影响很大,这颗“种子”使她在长大后对环境保护有了更强烈的使命感,更愿意去做“培养环保意识”这样的事情——“科普苔”在做的就是给孩子们做科普,也是希望在他们心里面种下这样的一颗环保的“种子”。

涓流行动故事 | 用一半大学时光,种下环保的种子

恬宁在给孩子们上课

从三下乡到周末公益课:

一步步走向成熟

科普苔的环保课程最初源自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。团队曾到乡村给孩子们讲授垃圾分类知识,取得了良好的效果,让他们意识到这种长期科普的价值。“我们就想着能不能持续做下去。”之后,他们与青少年活动中心达成合作,顺利承接项目。第一期课程结束后,孩子和家长的反馈非常好,合作也因此延续。

在项目初期,团队遇到了不少挑战。成员们大多是大二学生,缺乏系统授课经验,课程设计常出问题。“有时导入部分过长,导致冷场;有时低估了小学生的知识水平,比如在火山课程中,主讲人一开场提问,就被学生提前‘剧透’了整堂课内容。”这类突发情况给团队带来了不少考验。

涓流行动故事 | 用一半大学时光,种下环保的种子

课堂互动

通过团队指导老师艾可可老师的推荐,科普苔加入了涓流行动计划。通过涓流行动计划,团队获得了资金支持,也在项目导师包忠碧老师的指导下,完善了课程的总结与传承机制。

恬宁回忆道,在与导师的沟通后,团队开始编制“公共手册”,通过记录每次课程的复盘和改进经验,这份手册为团队提供了宝贵的参考,使得新成员可以在前人的经验基础上更顺利地开展工作。

涓流行动故事 | 用一半大学时光,种下环保的种子

涓流行动故事 | 用一半大学时光,种下环保的种子

”公共手册“

经过持续复盘和调整,科普苔的课程逐渐流畅,团队授课也越来越从容,整体稳定性显著提升。

地理与环保的连接:

人与自然共生的传递

谈到课程背后的理念时,恬宁强调了“人地关系”的重要性。她说道:“地理和环保本身就是不可分割的。我们学习地理,理解地球的规律,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地球。”这种关系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,而是帮助孩子们建立一种价值观。

在课程中,有一堂《动手模拟“火山喷发”》的课,团队引导孩子们理解大自然的力量和规律。他们用废纸、纸板制作火山模型,通过色素水、洗涤精、白醋和苏打粉模拟火山喷发,让小朋友们理解大自然的力量之强大,火山的塑造力量令人震撼,而人类在这种力量面前是渺小的,因此更需要与自然和平共处。

恬宁提到,许多小朋友对火山喷发的印象都是“危险”、“破坏”,但在这堂课上,团队成员会和孩子们讲“火山喷发出的火山灰,反而可以帮助我们耕作,让土壤更加肥沃”。他们希望孩子们学会理性地看待自然现象,不是一味地抵制,而是“感知它的规律,尊重它的规律,与自然和谐共处。”

涓流行动故事 | 用一半大学时光,种下环保的种子

孩子们在观察火山模型

当被问及为何有这样的意识和认知时,恬宁表示:“其实这种意识也是在与艾可可老师交流的过程渐渐养成的,他会这样教导我们。此外,通过日常学习的积累,我们对自然的了解越来越深入,也因此对自然的热爱愈加深厚,这份热爱让我们更想去保护她。”

涓流行动故事 | 用一半大学时光,种下环保的种子

动手制作火山模型的孩子

课程材料收集:

从生活中取材,为环保科普教育添彩

虽然做公益课需要大量的耗材,但团队也有开展一些环保的尝试和努力。在公益课的设计和准备中,科普苔团队成员经常回收生活中的废弃物/闲置物品作为课堂道具。恬宁和室友们平时就会收集一些空瓶、快递盒等废弃物带到课堂上,特别是一次性餐具和饮料杯,都会被团队成员保留下来。

涓流行动故事 | 用一半大学时光,种下环保的种子

涓流行动故事 | 用一半大学时光,种下环保的种子

涓流行动故事 | 用一半大学时光,种下环保的种子

团队收集的用于公益课的废弃物/闲置物品

在关于垃圾分类的课程中,团队特别设计了一个“变废为宝”的活动,借助生活中常见的废弃物品来激发小朋友们的环保意识。恬宁介绍道:“这些看似无用的东西,通过小朋友们的巧手改造,变成了有用的物品,比如快递盒被做成了收纳盒,洗衣液瓶子变成了花瓶。” 通过这种动手实践,孩子们在制作的过程中逐渐培养了环保意识,理解了废弃物也可以变废为宝。

涓流行动故事 | 用一半大学时光,种下环保的种子

孩子和家长展示变废为宝的作品

“我们有次从学校的垃圾回收区收集了一些泡沫KT板,这是学校双选会后被废弃的宣传板,处理干净后带到课堂上,孩子们可以用这些材料做手工。最终,孩子们利用这些回收材料完成了环保主题的宣传画,画面不仅生动,而且充满了个人创意,效果特别好!”

涓流行动故事 | 用一半大学时光,种下环保的种子

用回收材料制作的宣传画

家长与孩子的反馈,

滋润团队成员的心田

说到比较印象深刻的画面,恬宁想起了在课程中遇到的一位小男孩。她回忆道,刚开始上课时,这个男孩处处和老师“杠”,老师说什么他就反着说,似乎对课堂内容不以为意。但随着课程的进行,他渐渐地参与到活动中,情绪也从抵触变成了融入。

恬宁说,与这些孩子的相处中,有许多已经是“老朋友”了。公益课的固定参与让他们成了熟悉的面孔,慢慢地,师生之间也建立起了默契和信任。

恬宁回忆:“刚开始有的小男孩特别闹腾,可能是跟我不熟,老是想跟我开玩笑。但随着他们每周都来上课,渐渐地就和我关系变好了,信任感也建立起来了。”

在这样的过程中,和孩子们的互动变得越来越自然,恬宁也在与他们的相处中收获了不少快乐。

涓流行动故事 | 用一半大学时光,种下环保的种子

家长与孩子一起上课

甚至有的小孩回家会对妈妈说:“只要有这个公益课,你就一定要给我报上!”听到孩子们这样的反馈,团队成员们倍感成就,觉得自己被认可了。

家长们也积极反馈,对公益课表示支持与认可。恬宁提到,“有些家长听得比孩子还认真,直勾勾地盯着我们讲课,还会对着我们笑”。

团队成长与传承经验分享

在公益课项目的执行过程中,恬宁和团队逐渐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,这些总结不仅对他们团队的未来发展有益,也为其他社团提供了借鉴。

首先,他们意识到记录和存档的重要性。恬宁提到,团队在最初时会面临不少问题,但通过建立了公益课的经验手册,将课程设计、授课流程及遇到的挑战都记录下来,这为后来的成员提供了清晰的指导,使得项目的延续更加顺利,即使新人参与也能规避先前的问题。

涓流行动故事 | 用一半大学时光,种下环保的种子

课堂上孩子在给地貌进行填色

其次,团队在争取资源和机会方面得益于与指导老师艾可可的密切联系。艾可可老师不仅与团队成员保持交流,还帮助团队对接了不少外部资源。恬宁建议,其他社团也可以主动与老师沟通,以争取更多支持和机会,“不要害怕与老师交流,往往会收获意想不到的资源和信息。”

在团队传承上,恬宁还强调了新一代成员的培养,这是许多社团都会遇到的“硬骨头”。她分享了自己在初期难以将任务放手交给学弟学妹的经历,担心他们无法独立完成。随着项目的推进,她意识到这种方式不仅让自己疲惫不堪,也没有给新成员成长的空间。

“后来我开始反思:为什么他们还不会呢?可能是因为我没有给他们机会去做。于是我决定放手,让他们来承担任务。这样做之后,我发现他们其实比我想象的更优秀。他们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,但当他们向我寻求帮助时,我会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他们。这种方式不仅帮助他们避开了我之前走过的弯路,也让他们能够更快地掌握任务,逐渐接手工作。”

涓流行动故事 | 用一半大学时光,种下环保的种子

“快乐周末公益课”合照

团队成员的成长与收获

“一次公益课下来,就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”,这是恬宁从团队成员那里得到的反馈。因为从前期的课程设计、教案撰写到模拟课程的排练,团队成员每个流程都要亲自参与一遍,这个过程会让大家的教学能力得到显著提升。

团队中有些成员起初性格内向、腼腆,不敢上台讲课,但通过公益课的锻炼,逐渐变得更加自信,恬宁能明显看到他们的成长和进步。

恬宁的室友是个典型的案例,她最初是个性格腼腆、害羞的同学,甚至一度上台讲话都很紧张。然而,经过多次公益课的锻炼,这位室友逐渐变得自信,甚至能在500多人的大礼堂中独立进行宣讲。恬宁说,“你能看到他的改变”。

涓流行动故事 | 用一半大学时光,种下环保的种子

科普苔成员在给孩子们上公益课

结语

我不禁想起了苔藓,它通过自身的生长和代谢释放出微弱的酸性物质,逐渐侵蚀岩石表面,将其分解成细小颗粒。苔藓的根茎深入岩石微小裂缝,使结构松散,最终促使岩石风化形成土壤,为其他植物的生长提供基础。在生态系统中,苔藓担任着“土壤制造者”的角色,悄然为生命创造出适宜的环境。

正如苔藓的缓慢而坚定的作用,“科普苔”也在孩子们的心中播撒下绿色的种子。我们期望未来有更多老师将环保与人与自然的关系融入课堂,让绿色种子在课堂上生根发芽。畅想一下:生物课上强调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性,化学课上讲解生活中化学污染的危害,语文课中通过文学唤起对自然的情感,历史课中从文明发展角度思考环保的必要性……

或许这些变化还需时日,但如同苔藓改变岩石般,这些环保理念将缓慢而坚定地成长。绿色使者们种下的希望之种,已经在酝酿成为未来的绿色力量。

涓流行动故事 | 用一半大学时光,种下环保的种子

苔藓 图源Pixabay

文字:刘思奇

涓流行动

“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海”,年轻人的环保公益行动,正似那涓涓细流,细微但坚韧,终会汇成大江大海。

出于为环保公益行业提供持续动能、助力不同阶段人才成长的考量,在华泰证券和南方基金的支持下,华泰公益基金会与合一绿色基金会携手发起“涓流行动——一个长江大学生环保活动资助计划”,为大学生提供小额资助支持和配套的专家指导,引导大学生科学、理性地开展环保行动,贡献于环境保护,又有效提升自身综合能力。

“一个长江”项目

“一个长江”生态环境保护公益项目由华泰证券于2018年设立,以长江流域为重点区域,致力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乡村生态振兴,通过支持环保公益领域青年人才发展,开展公民科学行动为环保事业注入长期动力,并以ESG为纽带,促进生态保护界与资本市场对话合作,引导资本向善。

2022年华泰证券与华泰公益基金会合作设立“一个长江”生态环境保护专项基金。该项目入选联合国《生物多样性公约》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(CBD COP15)非政府组织论坛“全球特别推荐案例”,以及中国证券业协会《2020年证券行业文化建设年报》实践案例。

联合发起

涓流行动故事 | 用一半大学时光,种下环保的种子

涓流行动故事 | 用一半大学时光,种下环保的种子

联合资助

本文地址:http://sjzytwl.xhstdz.com/news/8751.html    物流园资讯网 http://sjzytwl.xhstdz.com/ , 查看更多

特别提示: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,真实性未证实,仅供参考。请谨慎采用,风险自负。

 
 
更多>同类最新文章
0相关评论

文章列表
相关文章
最新动态
推荐图文
最新文章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  |  鄂ICP备2020018471号